隨著疫情防控措施優化,今年春節,節日經濟持續升溫,消費者線上購物需求不斷釋放,快遞攬收量明顯增加。盡管投入大量資金高薪留人保障“春節不打烊”,受員工回家影響,各快遞企業仍面臨用工緊張,“買了不發貨,年前貨年后到”成了不少消費者吐槽的重點。如何保障“春節檔”寄遞渠道更順暢,或許還有一些工作要做。
(資料圖)
假期快遞延遲投訴量增
大年初一,陜西省西安市未央區北玉豐村,劉女士一早就收到京東物流大件工程師上門送裝的一臺全自動洗衣機?!斑^年了,想給家里換一臺更好用的洗衣機。師傅送上門,很快就裝好了,很專業,家里人都很高興!”劉女士說。
買新衣、添家電、寄年貨,春節期間,消費者對物流寄遞服務需求旺盛。據國家郵政局監測數據顯示,今年春節長假期間(1月21日至27日),全國郵政快遞業攬收快遞包裹約4.1億件,與去年春節假期相比增長5.1%,較2019年同期增長192.9%;投遞快遞包裹3.3億件,與去年春節假期相比增長10.0%,較2019年同期增長254.8%。在亮眼數據的背后,是春節期間快遞企業在保民生、促消費上的行業擔當。今年春節前夕,順豐、京東、菜鳥、“三通一達”、極兔等一線快遞企業都宣布“春節不打烊”,為消費者提供順暢的寄遞服務。
然而,在實際體驗過程中,仍有部分地區消費者反饋快遞物流出現了“買了不發貨,年前貨年后到”的情況。在黑貓投訴平臺上,有不少消費者投訴與“春節不打烊虛假宣傳”相關。筆者梳理發現,投訴主要集中在春節快遞驛站關門、營業時間過短及卡在中轉環節上,不少消費者表示正是因為看到快遞“春節不打烊”的宣傳才購買的商品,結果卻因快遞停運在節前收不到貨。
對此,物流行業專家楊達卿認為,兔年春節是疫情三年第一個回歸常態的春節,物流從業人員返鄉較多,快遞企業到崗率普遍不足,干線運輸和末端配送在人力、運力保障上都在縮水。加之春節期間需求降低,一些網點攬件派件不均衡,對于部分“攬少派多”的加盟快遞網點來說,保持正常運營的積極性不高。
穩崗補貼留人效果不佳
不少快遞公司預測到春節期間可能會出現運力緊缺的問題,紛紛加大穩崗補貼力度希望員工留守過年。春節期間,菜鳥推出小哥溫暖禮包,包含年前堅守紅包、年中留守補貼、年后返崗補貼、年夜飯等。中通快遞今年則通過發放春節在崗補貼、鼓勵快遞員節后錯峰返鄉或者補休等方式,保障春節期間快遞員在崗率。
今年春節,京東快遞上海莊行營業部快遞員任保強把父母接到了上海過年?!肮就瞥隽俗优畧F聚補貼,父母來滬車票可以報銷,春節值守也更踏實了?!比伪娊榻B,今年春節期間,光是公司績效補貼就有3000多元,比往年增加了20%至30%。而這還不包括上海市政府發放的穩崗津貼。“上海市政府元旦和春節期間每天會給我們發放150元的補貼,這一算又有近2000元的收入?!彼f。
上海圓通轉運中心的貨車司機姚備松告訴筆者,今年春節期間留崗加班可以多賺3500元。
雖然春節期間留崗補貼不少,但俗話說“有錢沒錢回家過年”,今年春節大多數快遞企業員工選擇回鄉過年。
“兩年沒有回去了,即便有補貼我也要回家。”負責北京安貞門區域的快遞員王虎說道。秉持這一想法的快遞員不在少數。據王虎介紹,春節期間,他所在的快遞點僅有2人值班。任保強也表示,自己所在的快遞網點有超過50%的快遞員選擇了回家。“春節期間,我主要跑上海至杭州間的干線運輸,平常這一條線有20多個人跑,春節期間剩下了7、8個人在堅守?!币渌烧f。
一線城市尚且如此,在二三四線城市乃至農村地區,很多末端快遞網點在春節期間直接關門。山東省菏澤市鄆城縣某快遞網點老板在朋友圈貼出“春節臘月二十九至正月初六回家過年,快遞網點放假”的通知,通知顧客不要跑空。據某快遞公司相關區域負責人透漏,今年春節期間,其所在縣城網點大概有40%至50%實現了快遞不打烊,不打烊網點營業時間也相應縮短。
增強職業吸引力化解“用工荒”
既然今年春節期間快遞一線人員返鄉較多,為何快遞企業仍加碼“春節不打烊”?
楊達卿認為,快遞“春節不打烊”的初衷是企業希望借勢春節,提高品牌好感度,增強用戶粘性。但如果因準備不足致使消費者收貨延誤,反而會降低消費者對物流品牌的信任感。
在快遞專家趙小敏看來,相關快遞企業在春節期間應做好自身全網資源的調度?!按汗澠陂g,快遞量比較平穩,快遞企業應以城市為單位,統一整合調度快遞網點人力、運力資源,確??爝f物流服務時效。”趙小敏說道。
今年春節暴露出的人力不足問題,在業內早已是常態。1月18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發布2022年第四季度全國“最缺工”的100個職業,快遞員位列其中。春節過后,韻達快遞更是因為缺人導致快遞速度變慢登上熱搜。
對此,勞動經濟學會就業促進專業委員會秘書長歐陽俊表示,快遞業務量的快速增長、快遞員就業質量相對較低以及就業吸引力較弱,是當前快遞人力緊缺的主因。據西南財經大學中國家庭金融調查與研究中心的數據,2021年全行業快遞員總數為140萬人左右,較2019年只增加了6%左右,而同期快遞業務量增幅卻超過70%。快遞員的增長速度已遠遠跟不上快遞業務量的增長速度。從快遞員收入水平來看,快遞員平均年收入約4.2萬元,不到制造業從業人員平均收入的四分之三。而勞動強度較絕大部分服務行業更大,有5成快遞員每天工作時間超出了10小時,收入和勞動強度達不成正比。
歐陽俊建議,一方面行業應將穩定現有快遞員隊伍短期內應作為工作重點,千方百計提高從事快遞員工作的吸引力,特別是要適當提高快遞員工資水平、擴大社保范圍。另一方面,行業要加快智能快遞技術的創新和推廣,特別是要加快從分撥中心到快遞服務站的無人配送發展步伐,減輕快遞員配送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