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財經9月23日訊(記者 朱赫)就業是民生之本,是經濟的“晴雨表”和社會的“穩定器”。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今年8月份,我國就業形勢持續改善,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2%,比上月下降0.1個百分點,與2019年同期持平。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付凌暉在國新辦發布會上介紹8月份國民經濟運行情況時指出,當前就業形勢總體穩定,主要是經濟穩定恢復,吸納就業增多。尤其是服務業加快恢復,服務業吸納就業容量擴大,對于帶動就業發揮重要作用。同時,穩就業各項政策也為就業改善創造有利條件。
“但也要看到,就業壓力依然存在,尤其是結構性矛盾較為突出,穩定和擴大就業,提高就業質量,仍需要繼續努力。”付凌暉同時表示。
(資料圖)
穩就業政策“組合拳”持續發力
為進一步穩定和擴大就業,近一個月以來,多部門多省份持續發力,政策“組合拳”頻出。
日前,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國家發改委、農業農村部印發通知,部署開展防止返貧就業攻堅行動,進一步做好脫貧人口就業幫扶工作,全力穩定脫貧人口務工規模和務工收入,堅決守住不發生因失業導致規模性返貧的底線。通知提出,積極幫扶脫貧家庭青年群體就業。繼續實施雨露計劃,深入開展“雨露計劃+”就業促進行動,優先為脫貧家庭未就業高校畢業生以及長期失業青年提供職業指導、職業介紹等服務。
此外,人社部和財政部近日印發通知,要求進一步提高就業扶持政策的知曉度,加強就業政策落實,增強廣大勞動者和用人單位的獲得感。
據人社部網站消息,為深入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于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的決策部署,搭建高校畢業生和用人單位求職招聘對接通道,9月22日,人社部啟動實施職引未來—2023年大中城市聯合招聘高校畢業生秋季專場活動,活動將持續至11月20日,預計提供超千萬個就業崗位。
在地方層面,江蘇、天津等省市近日出臺優化調整穩就業政策措施,在拓寬青年就業渠道、強化企業擴崗支持政策、加大技能培訓支持力度等方面作出具體部署。
專家:加大力度擴內需 提高經濟增速至關重要
高校畢業生就業是穩就業的重中之重。今年,高校畢業生數量創下1158萬人的歷史新高,青年群體面臨較大的就業壓力。某招聘平臺今年5月發布的《2023大學生就業力調研報告》顯示,2023屆畢業生中,“慢就業”比例從2022年的15.9%上升至18.9%。
在此前的新聞發布會上,付凌暉表示,從今年的調研和一些部門的數據情況來看,青年人就業在8月份出現明顯改善,說明就業政策特別是青年人就業政策效果逐步顯現。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研究員張立群在接受中國網財經采訪時表示,要盡快在提振經濟增長方面取得更顯著成效,通過國內市場需求的顯著回暖,帶動企業訂單和招工數量增加,扭轉青年人才資源得不到充分利用的局面。
張立群指出,當前就業形勢壓力仍然較大。由于市場需求收縮,投資增速下降,企業生產受到制約,信心受到很大影響。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看到8月份工業服務業生產增速在回升,但缺少需求拉動的支持,這種回升是否可持續仍需繼續觀察。”張立群認為,還是要進一步加大擴內需的工作力度,特別要加強政府投資對全社會投資的帶動作用,從而提振市場信心,帶動就業和消費增長。
“從過去多年的經濟增長和就業增長的關系來看,GDP增長率每提高1個百分點,就能貢獻200多萬個就業崗位,所以解決當前就業壓力的關鍵在于提高經濟增長速度,這一點現在是至關重要的。”張立群進一步表示。
展望未來,張立群認為,今年全年的就業形勢總體來看應該是逐步好轉,但取決于擴內需的政策效果。“未來的就業形勢有很大的可爭取空間,好轉的前景是存在的,關鍵在于政策層面是不是全力爭取。”張立群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