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南方科技大學粵港澳大灣區高等教育大數據研究中心與深圳報業集團深新傳播智庫聯合發布了《粵港澳、京津冀、長三角地區高等教育與經濟發展報告(2022)》,連續三年將這三個區域的高等教育放在經濟發展的背景下進行對比研究。今年,報告首次將粵港澳大灣區與舊金山灣區經濟社會和高等教育發展情況進行比較分析,從國際和國內視角,為粵港澳大灣區高等教育和區域科技創新提供全新發展思路。
報告顯示,2018-2020年期間,三個地區的高等教育經費支出均保持穩步增長,粵港澳地區高等教育經費支出從2018年的1149億元增加到了2020年的1532億元。廣東省2020年高等教育經費支出達1249億元,首次超過北京和江蘇;2018-2020年,廣東省生均高等教育經費支出增長率最高,達17.91%。廣東省高等教育經費支出規模和增速呈現“雙高”特征。
報告基于高校畢業生的就業跟蹤調查數據,發現廣東省對區域內外本科畢業生繼續呈現明顯“虹吸效應”。2019-2021屆廣東省本科畢業生本地就業比例達93.1%,外地本科生流入比例為50.5%。三大地區2021屆本科畢業生起薪均有顯著提升,2021屆廣東高校本科畢業生起薪高于京津冀和長三角地區,達到6469元。
高校數量、在校生規模和專任教師等指標體現了區域高等教育發展的實際情況。報告顯示,廣東省高校數量從2010年的131所增至2020年的154所;在2022年新一輪的“雙一流”高校評選中,廣東省“雙一流”大學數量從2017年的5所發展至2022年的8所。在校企合作科研成果產出方面,粵港澳地區校企合作共建研發機構1134個,粵港澳地區高校與科創水平不斷提升。與舊金山灣區相比,粵港澳地區總體研發投入與產出高,但人均水平低。
粵港澳大灣區高等教育大數據中心成立于2019年5月,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高等教育創新中心(中國·深圳)與南方科技大學高等教育研究中心聯合設立,是第一家專注于“灣區”概念的區域教育研究機構。深新傳播智庫由深圳報業集團發起成立,是深圳首家新型媒體智庫,致力于新聞輿論與公共服務研究。(首席記者 焦子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