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上海中國航海博物館(簡稱中海博),是我國首家以航海為主題的國家級博物館、首批國家交通運輸科普基地,承載著傳播藍色文明、培育海洋意識的重要使命。在突破科普傳播的痛點難點上,從五個維度開展探索實踐。
分層設計,兼顧趣與專。博物館作為科普教育基地,在內容上需要構建分層設計,精準匹配受眾需求,讓不同群體都能在博物館中找到屬于自己的文化收獲,這也是博物館履行公共文化服務職能、實現文化普惠的關鍵路徑。中海博以館內展覽、展品為基礎,根據不同年齡段受眾建立階梯式、分眾化、跨學科的科普內容體系,開發系列繪本,用故事講述航海的基礎原理。
拓展影響,延伸館內外。近年來,全國文旅事業迅猛發展,行業博物館要實現從“小眾走向大眾”,就需要建立“無界博物館”,打破場館的物理圍墻、時空限制與群體壁壘,成為融入社會的文化樞紐。中海博線上打造“云游中海博”全景平臺,設置“云課堂、虛擬展、聽科普”等項目,已幫助300余萬名受眾感受航海魅力。
創新互動,激活參與感。在文化多元化的時代,博物館的競爭力不再取決于擁有多少藏品,而在于讓多少人參與到文化傳承中,最終實現博物館“連接過去、現在與未來”的使命。中海博每年舉辦上海市級“青少年建筑模型錦標賽、模型節、航海模型公開賽”三項高規格大型賽事,每年吸引2000多名青少年參加。
智慧融合,升級體驗感。“讓文物活起來”是時代賦予博物館的目標,智慧建設是重要的核心功能,除了技術層面拉近博物館與公眾的距離,更要讓文化遺產以更鮮活、更開放的姿態融入日常生活。中海博依托AR/VR、3D建模等技術,打造“滄海云帆”元宇宙、復活的鄭和艦隊、鄭和大VR空間等項目,讓公眾沉浸式感受航海歷史、海底世界。
挖掘內涵,傳遞藍色力量。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博物館猶如一座沉靜的文化燈塔,以其獨特的收藏、展覽與體驗,為公眾提供著不可或缺的精神滋養。中海博與上海市158所中小學校開展館校合作,通過“博老師研習會”項目培養一批批中小學老師,再由他們將知識帶到校園,形成航海精神的薪火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