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火車的“哐當”聲是怎么消失的?船舶如何乘坐“電梯”通過三峽大壩?挪威哈羅格蘭德大橋的背后藏著哪些中國智慧?9月22日,全國科普月交通運輸主場活動在北京交通大學舉行,展演環節,多位交通運輸科普講解大賽獲獎選手輪番登臺,以豐富的內容與生動的表達,為公眾送上了一場科普盛宴。
活動發布了2025年度交通運輸優秀科普圖書和微視頻,《長江上的橋》等10部圖書及《高鐵車頭千萬種,哪個才是最優的設計?》等30部微視頻獲評。這些作品涵蓋鐵路、公路、水運、民航、郵政等領域,以通俗語言和創新形式呈現交通科技前沿與工程實踐,受到專家和公眾廣泛好評。
活動現場,2025年科技志愿服務先進典型、北京交通大學物理科學與工程學院副教授陳征分享科普一線工作心得與感悟。蜀道集團曾志偉、長江三峽通航管理局韓越、廣西交通技師學院覃玲媛、中國鐵道博物館左什、江西省交通運輸綜合行政執法管理局孫一萱、遼寧海事局白云飛等6位歷屆交通運輸科普講解大賽獲獎選手聚焦交通科技發展進行科普展演。
交通運輸部科技司司長徐文強表示,交通運輸是興國之器、強國之基,其發展歷程本身就是一部不斷探索、創新、應用的科技史詩。全行業要緊緊圍繞加快建設交通強國這一目標,將科普工作深度融入行業發展的各環節和全過程;要守正創新,打造具有交通特色的科普體系;要凝聚合力,形成全社會共同支持、參與交通運輸科普工作的生動局面。
活動中,與會嘉賓共同見證國家交通運輸科普基地——北京交通大學運輸設備教學館煥新開館,參觀基地并參與科普圖書贈書活動。
本次活動由交通運輸部主辦,交通運輸部科學研究院、北京交通大學承辦。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國家鐵路局、國家郵政局等60余家單位代表參加。
據悉,全國科普月期間,交通運輸系統還將開展多項科普活動,持續推進科技資源向社會開放,助力全民科學素質提升。
本文圖片由 北京交通大學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