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火焰山腳下,機械轟鳴震徹戈壁;庫木塔格沙漠中,推土機列陣作業揚起沙塵,運輸車輛在沙丘間往來穿梭——一條串聯荒漠與天山的交通大動脈,正在新疆大地悄然鋪展。
9月13日,新疆交投集團“壯麗七十載?交通新脈動”重點建設工程巡禮活動首站,聚焦S24線鄯善至庫米什高速公路項目。作為連接新疆南北的關鍵交通要道,這條公路的建設進展,牽動著區域發展的脈搏。
據悉,S24線鄯庫高速公路全長181.8公里,總投資達83.4億元,采用雙向四車道高速公路標準設計,時速可達120公里。項目途經火焰山、庫木塔格沙漠等特殊區域,地質條件復雜多變,施工標準高、難度大。待項目建成后,它將成為G30線與G3012線兩條高速公路間的快速聯絡通道,徹底打通區域交通“斷點”,為南北疆物資流通與人員往來按下“加速鍵”。
“火焰山隧道是整個項目的‘咽喉’,也是最難啃的‘硬骨頭’。”項目副總工程師尹江軍介紹,作為穿越火焰山山脈的首條高速公路特長隧道,這條全長3.6公里的隧道,地質條件堪稱復雜——進出洞口需直面軟弱卵石與細砂地層交織的難題,施工難度在新疆同類公路隧道中極具代表性,其建設進度直接決定著整條公路的通車節點。
在項目一標施工現場,工人們正熟練地綁扎鋼筋,有條不紊地開展隧道支護作業。盡管火焰山區域高溫炙烤,現場卻隨處可見遮陽棚、清涼飲水點等防暑設施,工人們精神飽滿,堅守在各自崗位上。針對隧道5級圍巖及破碎帶可能引發的安全風險,項目團隊更是投入實時監測設備,搭配精準支護工藝,以標準化管理筑牢施工安全防線。
而在以沙漠路段為主的項目二標,建設挑戰又多了一重。“當地常年風沙肆虐,路基推整碾壓時,剛平整好的邊坡常被風沙‘重塑’,我們必須隨時跟進修整,并及時架設固沙設施。”二標段項目副經理張雨濤指著眼前忙碌的推沙作業場景,向記者解釋沙漠修路的特殊考驗。
面對多重難題,項目建設團隊今年以來攻堅克難,先后突破風積沙路基、鹽漬土處理等技術瓶頸。在推進工程建設的同時,團隊還同步做好物資調配與生態保護工作,截至目前,實際完成投資額已超出計劃投資6個百分點。當前,各標段正借助智能襯砌臺車、標準化管理體系等智慧化手段,既保障工程質量,又加快建設進度,全力向“平安百年品質工程”的目標沖刺。
公路建設的“加速度”,也為沿線村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增收紅利。在項目二標段,負責給路基澆水的努爾尼沙?玉蘇甫夫妻倆,每天清晨6點就準時到工地開工。“我家就在對面,站在工地上就能看見家門!”努爾尼沙?玉蘇甫笑著說,家里6畝葡萄園每年收入僅3萬元,而如今夫妻倆在工地上每月能掙1萬元,收入翻了好幾番。像他們這樣投身項目建設的沿線居民還有很多,他們比建設者更期盼公路早日通車——屆時,不僅出行更便捷,自家的葡萄也能順著這條交通大動脈,香飄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