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大代表柯曉賓:守護中國高鐵“神經元”
【資料圖】
39歲的柯曉賓,是有著19年繼電器調試經驗的“工匠”。她調試的繼電器,是中國高鐵控制系統中的一種重要零部件。柯曉賓干一行、愛一行,躬耕在“毫厘之間”,守護中國高鐵“神經元”。她在今年當選黨的二十大代表。
◆◆行業要聞
10月15日,中國國家鐵路集團發布消息,今年1至9月份,國家鐵路貨物運輸持續保持高位運行,累計發送貨物29.21億噸,同比增加1.74億噸、增長6.3%。
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消息,我國牽頭制定的首個自動駕駛國際標準正式發布。這一標準包括場景詞匯、安全評估框架、設計運行范圍、場景分類等一系列國際標準項目。
◆◆各地速報
10月15日,“蓉歐非”鐵海多式聯運首班列車從四川成都青白江發車。線路開通后,貨物將搭乘中歐班列(成都)運輸至德國漢堡,再經漢堡港海運運輸至非洲摩洛哥卡薩布蘭卡港,全程預計35天。
近日,《北京市碳達峰實施方案》正式發布,提出到2025年,公交、巡游出租、環衛等公共領域用車將基本實現電動化。到2030年,當年新增新能源、清潔能源動力交通工具比例不低于40%。
近日,遼寧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遼寧省冷鏈物流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2022—2025年)》,提出到2025年,建設100個左右產銷冷鏈集配中心,建設2000個左右產地冷藏保鮮設施。
◆◆境外縱覽
近期,面對集裝箱運價的持續下跌和市場的走低,地中海航運公司(MSC)首席執行官索倫·托夫特(Soren Toft)警告稱,集裝箱航運行業將面臨一些困難時期。
◆◆輿說
近年來,一些城市率先把騎行納入慢行系統建設,在街角巷口提供更多車輛維護服務,公共交通系統便利騎行者攜車出行,也彰顯城市生態對“慢生活”的包容理解,對市民需求的積極回應。北京推進建設以自行車道為主的慢行系統,山西太原在汾河兩岸建設自行車專用道,福建廈門將自行車道鋪設到杏林灣海面上……類似的新工程備受歡迎,一方面是因為騎行空間得以拓展、騎行需求獲得滿足,另一方面體現了城市規劃在相對有限的道路資源中尋找更優解的探索和嘗試。
——針對時下的“騎行熱”,一些城市把騎行納入慢行系統建設受到歡迎。《人民日報》刊文《讓騎行之路更通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