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7月20日17時,哈爾濱都市圈環線西南環段松花江特大橋主橋鋼箱梁頂推施工完成高精度合龍。這一關鍵節點的告捷,極大地加快了項目整體推進速度,為橋梁后續纜索體系施工、橋面施工奠定了堅實基礎,同時也標志著中國嚴寒地區自錨式雙塔懸索橋建設技術取得新突破。
哈爾濱都市圈環線西南環段項目是由黑龍江省交通運輸廳組織實施,哈爾濱都市圈西南環線投資有限公司投資建設,其節點性控制工程——松花江特大橋是由黑龍江省建設投資集團所屬龍建路橋股份有限公司承建,該橋是中國寒地跨徑最大的自錨式懸索橋,橋梁全長6.8公里,主橋跨度550米,采用混凝土+鋼箱混合梁結構,鋼箱梁由61個節段組成,總長550米、總重達1.17萬噸,以正交異性板流線型扁平結構設計,能夠有效減少風阻,顯著提升橋梁結構強度,為橋梁長期安全運營提供保障。
在鋼箱梁頂推施工過程中,面對大跨度、高空作業及夏季高溫等多重嚴峻挑戰,項目團隊提前預演施工全流程、精確控制關鍵環節、科學劃定作業紅線區域優化運輸路線,在轉運環節,應用DCY200型動力平板運輸車,以其高精度定位、智能調校和強大爬坡能力,確保鋼箱梁在復雜場地中平穩轉運,在頂推環節,采用“步履式多點同步頂推”工藝,依托3個拼裝平臺、11組頂推支架及50米鋼導梁協同作業,歷經10個輪次精準推進,最終在第10輪實現原位精準合龍。
為實現“毫米級”精準合龍,項目團隊部署了基于數字孿生技術的智能監控體系,應用智能應力變形監控及智能全站機器人實時監測頂推進度與偏移量,將應力、姿態數據實時傳回“云端大腦”,全面把控頂推施工的力學狀態及變形風險;智慧工地系統環境感知模塊實時監測溫度變化,捕捉高溫環境下鋼結構的微妙應變,有效應對高溫導致鋼箱梁材料熱脹冷縮效應;便攜式弧焊協作機器人憑借靈活精準的焊接能力,確保了焊接作業的安全性與質量穩定性,智能三維千斤頂調整系統有效解決了大型構件裝配的定位難題,實現X/Y/Z方向±1mm的毫米級精度控制。
此次鋼箱梁高精度合龍不僅刷新了中國嚴寒地區橋梁建設精度紀錄,更通過智能建造技術的深度融合,為復雜環境下的超大型橋梁工程提供了可復制的“龍江方案”。隨著纜索體系與橋面施工全面展開,項目團隊將持續以數字化手段賦能工程建設,為交通強國續寫智能橋梁建造的新篇章。